“译”术人生——大连外国语大学首届研究生笔译大赛新闻采访
外语翻译犹如一座镀金的桥,开启了不同国度的人们思想和文化交流的通道,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语言爱好者孜孜不倦的追求。为了加强在校研究生对翻译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全校学生的翻译兴趣和热情,展现研究生的专业风采,大连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处特举办首届研究生笔译大赛。本次大赛将于11月15、16日两天进行,包括外译汉,汉译外两场比赛。为了让参赛同学更好的备赛,并在日后的专业学习中更好的提高口笔译水平,校研究生会特于赛前采访了几位从事英语翻译教学多年并有着丰富翻译经验的老师。采访中,老师们对次大赛给予了厚望,同时也对同学们的备赛和平时口笔译学习给出了专业性的建议。
热情与坚持成就“译”术人生——邹德艳老师专访
首先接受采访的是有着多年英语同声传译经验的邹德艳老师,在采访中,邹老师对于本次笔译大赛给予了肯定与期待,在谈到口译与笔译关系时,邹老师认为口笔译密不可分,两者都是语言水平的体现,练习时,可以口笔译同时进行,这样能更好地提高我们的语言水平,同时也可以让翻译学习变得不那么单调和枯燥。但是邹老师强调,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口笔译的不同,尤其是在实际的工作场合中,口笔译的不同会更明显的体现出来。相对于口译,笔译在时间上来讲更加充裕,可以查阅字典等资料,但是也对翻译质量和文章的措辞、前后逻辑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口译则更加注重现场发挥,除了外语专业水平,对心理素质也有更高的要求。
不少同学可能对口译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只有在具备很高的听说能力后,才能从事口译工作。对于这个问题,邹老师认为研究生阶段的同学听力、口语表达和书面语言运用能力都达到了一定水平,只要对口译有足够的兴趣和热情,都可以尝试口译工作。“可能有的同学英语产出或汉语产出不是那么流利,有很多东西能听明白却不能顺利地产出,那可以通过大量的练习把这种技能提升上来。”邹老师这样说道。其实,归根到底,说到从事口笔译工作,个人的喜爱和热情更为重要。就现在来讲,大家的水平可能是差不多的,但是在往更高的水平发展情况可能不尽相同。在采访中谈到翻译学习的瓶颈阶段,邹老师语重心长地说:“在往更高水平走的过程中,大量的投入,大量的练习,有的时候你可能还会对自己产生怀疑,为什么我练这么多还没看到起色,其实改变和起色已经在发生了,只不过我们还没有认识到。”邹老师认为这个时候我们不妨参加一些口笔译大赛,考取相关资格证书,通过这些实践,我们翻译水平的进步就可以体现出来了。但是,中间这段过程可能会很寂寞,有很多同学都在中途放弃了,只有少部分可以坚持到最后,那就成功了。
挥洒激情,“译”决胜负——邴胜老师专访
大赛开幕之际,为了使同学们对日语笔译有更多的了解,研究生会特此前往日语笔译教研组,对教研组组长邴胜老师进行了采访。
炳胜老师对“MTI笔译专业是以什么样的翻译为主?”的问题给出了这样的回答:“MTI笔译专业是以非文学翻译为主,也会涉及到一些文学翻译。”炳胜老师表示,像这样的赛事可以激发大家加大翻译训练,而且还能更多的考虑翻译策略,对学生们自身也是很好的锻炼。同时老师还建议:为了促进学生们的参赛热情,应设置丰厚的奖金作为对获奖学生的鼓励。老师希望看到研究生同学们专注而执着的身影,发挥专业水准,在比赛中“译”决胜负!
高标准、高质量,“译”展风采——潘智丹老师专访
为了更好地了解本次笔译大赛的要求和评分标准,校研究生会秘书处对有着多年翻译教学经验的潘智丹老师进行了专访,潘老师在对大赛充满期待的同时也给予我们很多在翻译学习和实践中的宝贵建议。
潘老师表示,在专业要求方面,学校对研究生的要求更为严格。不论是笔译还是口译,翻译能力的提高不可一蹴而就,应注重平时的素质积累。谈到翻译大赛或翻译考试的要求,潘老师强调译文的准确度和翻译速度尤为重要,我们要注重译文的整体语言质量,不可增译、漏译、错译,不论是直译还是意译都不可随意增减信息点,需如实表达。同时如能注重译文措辞,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文采,那就更能突出翻译水平,体现翻译魅力了。
最后,潘老师强调,提高翻译水平功夫要下在平时。要注重自我训练,在一定量的实践基础上要思考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练习—遇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提高翻译能力。对于首次研究生翻译大赛,潘老师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翻译实践机会,题型难度适中,希望研究生踊跃报名参与其中,提高大赛整体水平,并相信每位同学都会受益良多。
理论实践并重,彰显专业水平——霍跃红老师专访
为了更好的了解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促进广大研究生翻译水平的提高,赛前,我们专访了在英语翻译教学实践领域拥有丰富经验的霍跃红老师。
对于此次大赛的评分标准,霍老师表示,翻译大赛是对学生能力的全面考核,考察得不仅是翻译技巧,同时也是在考察学生对文化、文学等知识掌握的程度,对篇章的理解程度,更注重整体效果,而不是简单地局限在某个句子上。其次,在准确表达内涵的基础上也要讲究美感,注意措辞,“说人话”,避免展示不开自己的思想,应该在整体上来把握文章。尽管直译能更好的保证文化的完整性,但在翻译大赛上还是应该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流畅表达,形式上不要太拘谨,最好能加上自己的思想,但还是要忠实原文,适当地意译并无坏处。
谈到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学习,霍老师表示理论学习与实践应该并重。尽管在培养方向上学术型研究生和翻译专业型研究生各有侧重,但是并不会造成翻译实践水平的差异。一方面,MTI同学也需要理论素养,否则在翻译实践中遇到困难和难解的翻译现象他们就无从解决;学术类的翻译理论也绝不会成为翻译实践的障碍,在理论学习之余,还要进行大量的翻译实践,更好地理解应用翻译理论,以实践作为基础,进而为发展更高水平的翻译理论做出贡献。简言之,我们既不能荒废理论,也不能放弃实践,而是要理论实践相结合。
此外,对于首届研究生笔译大赛的举办,各位老师还为我们提供了从试题选择到比赛流程、奖项设置等一系列合理化建议,并且希望校研究生会可以加强宣传,时刻关注地区赛事,搜集信息,并及时反映给学校,尽量扩大宣传,号召更多同学参与到其中。
在此,对各位老师能够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再次表示感谢。同时也希望广大在校研究生同学可以积极参与到本次研究生笔译大赛中来,在赛场这个舞台上挥洒自己的热情,展现自己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体悟翻译的魅力,感受中外文化碰撞的精彩!
大连外国语大学研究生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