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快讯 >> 正文

周密部署、不负使命——大外研究生“停课不停学”纪实

打印|关闭发布日期:2020-03-11 17:47:13

软件学院副院长刘朝霞首次为研究生开课,课程资源一切从零做起,让刘老师不敢懈怠。她结合自己专业优势进行课程资源建设,将准备的教学内容、资源等上传至雨课堂平台,并在直播课堂上开展研讨式、案例式教学,首次开课效果良好。

为了提升在线教学效果,软件学院教师黄红梅、刘健等利用专业优势,精心设计课件、制作群文件预习推送,通过突出授课主题、强化直播互动等手段,帮助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教学大纲的基本知识点,明确图书与档案管理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关系,为同学们日后从事数字图书馆的规划、设计、建设等方面的实际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张艳宏老师自线上开学以来肩负着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教学工作。张老师主要采取腾讯会议和微信课程群联合授课的教学形式,线上授课近两周以来,学生线上到课率高,学习主动性强,师生通过文字或语音对话等方式实时互动,教学效果良好。张老师结合新冠疫情防控中的中国精神主题进行互动研讨,同学们积极参与,纷纷发表观点,并表达了作为研究生学好专业,服务社会和报效国家的心声。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这些古诗不仅道出了真切关怀和人间大爱,也彰显了中日两国的深厚友谊和文化交流。公共外语教研部教师夏宗凤老师在2019级研究生《基础英语》在线课上带领学生们一起学习了捐赠物资上这些古诗的英文翻译和背景知识,在这个困难时期,诗歌似乎拥有一种抚慰和引发共鸣的特殊力量。学生们积极参与翻译和古诗欣赏,让大家在学习外语的同时不忘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夏老师说:学好中国文化,才能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

教师风采

疫情无情绊住了我们返校的脚步,但即便我们相隔千里,对于学习的热情却不曾停止。让这段特别的学习时光,成为我们记忆里的珍藏,待到春暖花开时候,希望我们能够满载收获相聚校园。

三、“停课不停学”,学生居家不虚度

大疫当前老师们积极应对,适应新技术、迎接新挑战,这一份坚守也让学生们看在眼里,作为回馈学生们也不敢松懈。全校1042名研究生学子始终秉持“不懈怠、不虚度”的原则,跟着老师的步伐变成了“学术宅”。

繁重的课程之余,研究生们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学术任务,化不利为有力,在此次“闭关”期间静下心来更好的思考、沉淀。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大量阅读书籍和文献,师生之间线上交流心得及论文进展,相信疫情不会影响同学们的学术进展、论文质量。

学生们通过问卷对线上授课效果进行了正向反馈:

同学A:我觉得线上教学没有了课堂的拘束上课变得更轻松一些,不论身体还是心理上,都更轻松,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

同学B:我觉得这样的上课方式挺好的,和线下没有区别。老师共享PPT,比课堂上看的更清晰。

同学A:教学效果非常好,但时差问题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能开放录播就能解决我们在国外学生的问题了。

不仅如此,直播课上学生积极通过弹幕、点赞等方式对辛勤付出的老师表示感谢。线上教学仿佛点播了学生们活泼开朗的一面,出勤率提高、参与度提高、教学满意度提高,这所谓的“三高”也正是对所有教师辛勤付出的回馈。

疫情当前,我们虽然暂时不能重返校园,但我们相信春归大地,胜利就在眼前。我们将继续深化学校研究生核心课程数字化建设与线上线下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提升研究生教学信息化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

让我们一起为中国加油,为世界加油,共盼战“疫”胜利、重聚那一天!

韩国语学院胡翠月老师通过微师做起了“主播”,带领亚非语言文学专业的10名研究生如期开启了《韩国语形态类型学》课程。通过直播形式,胡老师和学生们实现了语音、文字、视频的互动,授课效果很好。

高级翻译学院的教师在完成第一周上课后给我们发来了教师授课照片及反馈。纷纷表示,学院的教师们积极学习教学平台技术,转变教学思路,线上教学课堂效果良好,整体运行不输线下效果。

英语MTI《新闻翻译》课需要与学生进行大量的互动,有学生的课堂演示、点评、演练、教师讲解和资源查找的讲解,所以负责讲授该课程的吴杨老师接受了智慧树、雨课、Zoom、钉钉等多种网络授课平台的培训,并总结优劣、整合资源,充分运用不同平台,为学生带来了别开生面的网络互动式新闻翻译课程。

《计算机辅助翻译》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课程,任课老师王少爽博士尽全力向学生展示实操技术、分享文献资源及安装包,并在线布置作业,通过各种方式努力实现与线下等效的教学效果。

高级翻译学院赵颖老师授课的同时,时刻不忘作为研究生导师的职责使命。疫情当前,她对学生从学习到生活再到心理健康各个方面都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用行动诠释了师者大爱之心。

《书籍设计与插图研究》是国际艺术学院刘虹老师在本学期开设的课程,刘老师带领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学习课程的同时不忘关注疫情,课前布置学生设计抗“疫”主题插画,创作实际以插图设计的相关知识及命题创作要求为主要讲解内容。教学与实事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创作与学习热情。

软件学院副院长刘朝霞首次为研究生开课,课程资源一切从零做起,让刘老师不敢懈怠。她结合自己专业优势进行课程资源建设,将准备的教学内容、资源等上传至雨课堂平台,并在直播课堂上开展研讨式、案例式教学,首次开课效果良好。

为了提升在线教学效果,软件学院教师黄红梅、刘健等利用专业优势,精心设计课件、制作群文件预习推送,通过突出授课主题、强化直播互动等手段,帮助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教学大纲的基本知识点,明确图书与档案管理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关系,为同学们日后从事数字图书馆的规划、设计、建设等方面的实际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张艳宏老师自线上开学以来肩负着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教学工作。张老师主要采取腾讯会议和微信课程群联合授课的教学形式,线上授课近两周以来,学生线上到课率高,学习主动性强,师生通过文字或语音对话等方式实时互动,教学效果良好。张老师结合新冠疫情防控中的中国精神主题进行互动研讨,同学们积极参与,纷纷发表观点,并表达了作为研究生学好专业,服务社会和报效国家的心声。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这些古诗不仅道出了真切关怀和人间大爱,也彰显了中日两国的深厚友谊和文化交流。公共外语教研部教师夏宗凤老师在2019级研究生《基础英语》在线课上带领学生们一起学习了捐赠物资上这些古诗的英文翻译和背景知识,在这个困难时期,诗歌似乎拥有一种抚慰和引发共鸣的特殊力量。学生们积极参与翻译和古诗欣赏,让大家在学习外语的同时不忘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夏老师说:学好中国文化,才能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

教师风采

疫情无情绊住了我们返校的脚步,但即便我们相隔千里,对于学习的热情却不曾停止。让这段特别的学习时光,成为我们记忆里的珍藏,待到春暖花开时候,希望我们能够满载收获相聚校园。

三、“停课不停学”,学生居家不虚度

大疫当前老师们积极应对,适应新技术、迎接新挑战,这一份坚守也让学生们看在眼里,作为回馈学生们也不敢松懈。全校1042名研究生学子始终秉持“不懈怠、不虚度”的原则,跟着老师的步伐变成了“学术宅”。

繁重的课程之余,研究生们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学术任务,化不利为有力,在此次“闭关”期间静下心来更好的思考、沉淀。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大量阅读书籍和文献,师生之间线上交流心得及论文进展,相信疫情不会影响同学们的学术进展、论文质量。

学生们通过问卷对线上授课效果进行了正向反馈:

同学A:我觉得线上教学没有了课堂的拘束上课变得更轻松一些,不论身体还是心理上,都更轻松,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

同学B:我觉得这样的上课方式挺好的,和线下没有区别。老师共享PPT,比课堂上看的更清晰。

同学A:教学效果非常好,但时差问题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能开放录播就能解决我们在国外学生的问题了。

不仅如此,直播课上学生积极通过弹幕、点赞等方式对辛勤付出的老师表示感谢。线上教学仿佛点播了学生们活泼开朗的一面,出勤率提高、参与度提高、教学满意度提高,这所谓的“三高”也正是对所有教师辛勤付出的回馈。

疫情当前,我们虽然暂时不能重返校园,但我们相信春归大地,胜利就在眼前。我们将继续深化学校研究生核心课程数字化建设与线上线下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提升研究生教学信息化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

让我们一起为中国加油,为世界加油,共盼战“疫”胜利、重聚那一天!